2010年,青島血源供應頻頻告急,“血荒”警報屢次被拉響,作為全國無償獻血模范城市,“血荒”牽動了政協委員們的心。2月21日,攻克“血荒”的議題成了當天“兩會”的聚焦點 ,有委員提出“3年內全市建立 14個永久性固定獻血屋”,也有委員提出“給予流動獻血車停放合法性”,他們紛紛圍繞如何破解島城“血荒”建言獻策。
緩“血荒”,自體輸血應普及
“去年青島鬧血荒,為此,在今年的兩會上我想專門提交一份《建議開展自體輸血案》,希望能有效‘堵住’血荒?!笔姓f委員、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紀新強在2月 21 日下午的分組討論中“挑”開了一個話題:血荒。
對于去年青島市乃至全國部分城市集中發生“血庫告急”的問題,身為醫生的紀委員通過近3個月的調研,提交了這份提案?!氨娝苤?,輸血是臨床危、重癥搶救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。然而,隨著今后人口老齡化,無償獻血人群相對減少,加之獻血者的自然流動和不同血型需求的不對稱性,血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?!奔o委員表示,目前,“自體輸血”可以緩解這一矛盾。
“自體輸血是指收集并回輸病人自己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的技術。方式有三種:回收式輸血;預存式輸血;稀釋式輸血?!奔o新強說,自體輸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有效解決血源的短缺。同時還能避免異體血的輸入反應和傳播疾病的危險,并發癥少,還可以解決特殊血型(RH 陰性血)病人的血供問題等。
為了能更好地普及“自體輸血”,紀新強建議,有關部門盡早出臺自體輸血的操作規范,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,物價管理部門應該出臺自體輸血的收費標準,規范自體輸血的收費?!按送?,希望通過市、區獻血辦公室、市、區血站,培養醫院內自體輸血的專門人才。在有條件的醫院,配合外科做好自體輸血工作。同時我還認為,應當在降低費用上下工夫,由于機器和一次性材料的應用,手術期血液回收的成本不比輸異體血便宜。因此,降低醫療儀器和耗材的費用,才能促進自體輸血的推廣?!奔o新強說。
3年建14個固定獻血屋
“咱們青島是全國無償獻血的模范城市,可全市的獻血屋加起來只有3處,還都是臨時用房,這個數字不僅遠遠落后于全國其他同類城市,也與《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辦法》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?!苯绦l組委員對島城的獻血屋狀況進行了調研,調研中稱“獻血屋不僅能夠為獻血者提供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場所,降低獻血反應幾率 ,而且是一座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”。
在關于血荒的討論中,一份名為《關于解決無償獻血幾個緊迫問題的建議》的提案十分扎眼,這份提案提出,“要加快規劃建設固定獻血屋或者獻血點,由區市政府負責在交通便利、人流密集的繁華商業區域選址確定 14個永久性固定獻血屋”。除了文字之外,還附加了一份名為“各區市建立獻血屋建議選址點”的表格,分別對14處固定獻血屋進行了“選址”,“選址”的精確度具體到了路段門牌號,其中市南、市北區各兩處,其他區市各1處,建議在3年內建設完成。
為獻血車停放“開綠燈”
“血源不足,就得采血,在當前獻血屋不足的情況下,采血車的作用尤為重要?!笔姓f委員徐建軍稱,數據證明 ,長期固定且人流量較大的獻血點,如臺東郵局、東泰佳世客、李村步行街,由于市民熟知度高,獻血人數逐年增多,而不固定的獻血點采血量就少。因此,建立固定的采血車??奎c是保證供血數量和質量,緩解血源緊張的有效措施。
在李滄區向陽路步行街,市民獻血量每年達到4.5噸,是臨床用血的重要來源,但是自2008年5月后,向陽路步行街經過美化硬化,由于沒有預留采血車停放位置,致使該采血點被迫撤銷,全市的血源保障一下子就缺口了 4.5噸?!矮I血車的停放得不到支持和保護,就等于減少了血源?!毙旖ㄜ娭赋?。
另外,關于采血車的一系列問題,其他委員也十分關注,“??窟€面臨地點不固定,被攆得到處跑”、“可以??康牡攸c人流量少,采血量低”、“缺少電力等后勤保障,儲血設備和各種儀器故障頻發”等。
委員們一致認為,這些問題給市民獻血造成了諸多不便,也加劇了血源緊張,并由此建議增加獻血車數量,提高獻血車硬件設施,全力保證島城的血庫充足,克服“血荒”。
破解“血荒”要保住血源,委員張洪義建議,要保血源還得將無償獻血工作與創建文明城市相結合,成立由市領導掛帥、區市政府和市相關部門組成的無償獻血工作議事組織,定期聽取無償獻血工作匯報,研究和解決無償獻血工作中出現的問題。將無償獻血工作納入對各部門、各區市的目標責任考核,建立用血預警及緊急動員保障機制,將無償獻血緊急動員納入政府應急保障體系。
為啥市民小病也擠大醫院,委員來把脈——
社區醫生水平還得再提提
全青島的社區醫院遍地開花,但真去社區醫院看病的市民還不足54% ,為什么?2月21日的“兩會”小組上,市政協委員劉豐春的一個質問,讓一個存在于百姓身邊的尷尬現狀擺上了臺面:不少社區大夫的醫術水平低,不敢去;內科病設備不足,沒有查驗條件,還是不敢去。劉委員代表老百姓質問道:“社區醫院問題這么多,憑啥讓就醫市民信得過?”
揭社區醫院“四大短”
市民田女士家住四方區興隆路,小區內的社區醫院有好幾家,其中靠田女士所在居民樓最近的一處步行還不到5分鐘,但田女士坦言,社區醫院她從來沒去過。
“都說小病去社區醫院,不是不想,是不敢。社區醫院只有一兩個大夫,發燒感冒看得了,兒科骨科不一定看得了,醫術高低很難說?!碧锱空f。
在21日的討論中,有的委員指出,社區醫院在某種程度上,存在醫生醫術水平不高、查驗設備不全、服務質量差、就醫環境差等問題,與此相關的一系列提案也被熱議。
在21日的兩會上,市政協委員劉豐春就毫不留情地給社區醫院揭了回短。他指出,現有的社區門診缺少全科醫生,其診療水平遠不被患者認可,患者不管大病小病,寧可耗盡人力財力到大醫院排隊,也不愿就近在社區醫院看病,“其結果就是,一些本該在基層社區門診診治的多發病和常見病,由于市民對醫術的不信任而更加依賴大醫院,不僅增加了患者的就醫負擔,同時也浪費了大醫院的醫療資源,造成就醫難的惡性循環?!?
市政協委員張洪義說,當前社區醫院很多,真正上門求醫問藥的市民卻不足54%,除了坐診醫生的醫術不被信任之外,多數社區醫院的硬件設備也跟不上。
為社區培養全科醫生
“解決就醫難的根本出路在于強化社區醫療,而提高社區醫療水平的關鍵還是要提高醫務人員的水平?!眲⒇S春在《關于重視全科醫生培養提高社區醫療水平》的提案中提到,像市立醫院、青醫附院等大醫院都會定期對在職醫生進行專業培養,而社區醫院卻沒有這樣的培養機會。他建議,利用醫學院校的教育資源,向社區醫院培養專門的全科醫生。
劉豐春本身就是青島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,他告訴記者,十幾年前他就為小醫院培養過全科醫生,但后來中斷了,此后,這種面向小醫院的專項培訓再也沒有了。在提案中他表示,全科醫生的培養任務可由青島大學醫學院的成人教育科具體承擔,市衛生局按學員名額給予財政撥款,落實辦學經費。
“建議醫學院的老教師或離退休教師擔任全科醫生培訓的教學工作,尤其是加強影像學、解剖學和臨床診斷能力的培養?!眲⒇S春說。
建集中醫療檢驗中心
社區醫院無法做醫療檢驗也是市民不愿“上門”求醫的一大顧慮,市政協委員張洪義表示,“讓每一個社區醫院都置辦上齊全的醫療設備顯然不現實”,但他提出,應該“建立集中的醫療檢驗中心,這個中心可以幾個社區醫院共用,也可以幾個社區共用,中心配置相應的檢驗設備,這樣不僅能滿足市民的看病就醫需求,還能大大降低各家社區醫院的成本?!?
張洪義稱,各關聯的社區醫院還可以建立互聯網,在同一個集中醫療中心的檢驗結果可以共享,免去重復檢驗,還能幫助市民建立健康狀況檔案。